close





這個周六聽到楊明星教授的演講,獲益匪淺,

楊教授講的內容是有關大陸珍珠的養殖和染色,

因為楊教授的演講深入淺出,讓我這個門外漢也聽得懂,

在這邊跟大家分享一下我學得的心得。



首先介紹一下楊教授的背景:

武漢地質大學珠寶學院副院長

專長是珠寶鑑定和教學



大陸珍珠養殖業的背景:

淡水珍珠的養殖集中在華中、華南一帶

現在淡水珍珠的人工養殖真的非常先進,

我還停留在一個母蚌產一顆珍珠的觀念裡,

現在大陸的淡水珍珠一個蚌可以產30-80顆不等的珍珠,產量佔全球的90%,
為什麼一次可以產這麼多顆呢?

因為現在採植入的技術,把分泌珍珠質的邊緣切下,分成細小等份植入貝肉,

貝肉會產生有機質包附這個核,植入幾個等份就會得幾顆珠子,

當然不能植入太多,要留空間給珠子長大,

一般來說2mm到3mm直徑的珠子半年就可以收成,

而8mm以上的珠子就要等到2-3年以上,

因為蚌超過7.8年就老了,所以也不可能太久。

圖片 (有點口惡心,除非你很好奇,不然不要看。)



淡水養殖的珍珠有些特色,例如常呈橢圓形,而周邊常有等距的凹陷。

珍珠的顏色有:白、黃、金黃、粉、紫紅、紫、紫黑等

珍珠形狀有:圓、花生、短米、長米(橢圓形)等。



此外顏色鮮豔的珍珠也出現了,同樣運用植入的技術,將有色的核(ex玫瑰抽取物)植入,

就會產生這種顏色的珍珠,特色是內部是粉紅色的,但是最外圈的膜是透明的。

這類珠子的成本高,因為植入時,珠貝死亡率較高。



最近大顆的金色珍珠和黑色珍珠很流行,越大顆價格越高,

不想當冤大頭要先學會如何分遍染色的珍珠

珍珠的染色是不容易的,因為是平滑的表面,通常會先泡蓬鬆劑,然後顏色才進得去。

如果珍珠有打洞的話,會比較容易分辨,因為染料會聚在打洞的洞口,

導致洞口有一圈顏色較深的痕跡。

如果沒有打洞的話,要看珍珠表面的有機質,這個部分的結構鬆散,顏色最容易覆著,

如果珍珠表面有一個小點點顏色特別深,這顆珍珠極為有可能是經過染色的。



心得分享到此,講得是比較大眾化的部分,其他的部分可能就要用到儀器了,

以上的內容來自楊教授的演講,內容有誤也歡迎指正。








-----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entlab 的頭像
    entlab

    珊蒂寫字樓

    entlab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